一站式综合服务

新款红外成像仪的成像原理和过程

   2021-10-15 仪品网仪品网1770
核心提示:美国研发生产的新款红外成像仪,解决了传统意义上红外成像技术昂贵、笨重等缺点,使红外成像仪平价化,且更为先进。

在美国研制的一种新款红外成像仪,能把红外线转换成图像,并能透过烟和雾画出人体的血管图,同时监控心率,最神奇的是这款新的红外成像仪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不接触人的皮肤。由于新款红外成像仪主要检测的是红外光谱中的短波红外光(波长为1000至1400纳米),它恰好在可见光谱(400至700纳米)之外。需要注意的是,短波红外成像≠热成像,热成像探测的是更长红外波长,且主要是由人体发出的。


新款红外成像仪

新款红外成像仪,它的工作原理为照射+反射。短波红外光先是照射紧接着再反射回设备,在此期间就被转换为更高能量并且更短的波段,人眼亦可见。该仪器提供的人手中血管图像,不仅十分清晰,而且还能看穿硅片等不透明物体,足以证明它能使不可见的光变得可见。

尽管红外线成像技术已经出现了几十年,但是大多数系统都非常昂贵、笨重、复杂,常常需要单独的摄像机和显示器。它们一般也用无机半导体制造,价格昂贵,并且含有有毒元素如砷和铅。新款红外线成像仪解决了这些问题。把传感器与显示器组合成一种薄型装置,使之简洁、简洁。采用有机半导体材料,成本低廉,灵活性强,可以安全地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同时,在图像分辨率上也优于其他同类产品。

最新发表的论文表明,这种新型红外成像仪还有其他优点。不仅能够看到更多的短红外光谱,而且在1000至1400纳米之间的短波红外光谱图像中,它也是目前显示尺寸最大的红外成像仪之一,有2平方厘米的体积。此外,由于这种成像装置是使用薄膜技术制造的,可以轻松且低成本地进行规模化生产。


生命科学仪器


它由多个半导体层组成,每层厚度都达数百纳米,互相叠加。其中有三层是成像器的关键,由不同的有机聚合物制成。这三层包括光电探测器层、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以及电子阻隔层。

光电探测器层负责吸收短波红外光,随后产生电流。在显示层被转换成人眼可见图像。中间的电子阻隔层,作用是使显示层不失去任何电流。这就是新款红外成像仪产生清晰图像的原因所在。


以上便是新款红外成像仪的具体原理和主要依据。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